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些股票因其“稳健”“高分红”的标签,容易被普通投资者视为“防御性优选”,深高速(股票代码:600548.SH)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深圳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高速公路运营商,它似乎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政策保护的特许经营权,以及常年4%-5%的股息率。“不买深高速股票”,或许是普通投资者更理性的选择,原因有三,且听道来:
增长瓶颈:“收费公路”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
高速公路企业的核心价值,源于“路产”的稳定收费,但深高速的路网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区域虽经济活跃,却早已进入“基建成熟期”。
从数据看,深高速近年营收增速持续放缓:2021-2023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2.3%、8.1%、5.2%,2024年一季度甚至出现同比下滑,车流量增长乏力是主因——深圳及周边城市路网密度已接近饱和,新能源汽车普及也对传统燃油车收费形成长期替代(尽管部分路段对新能源车有优惠,但整体收费增长仍承压)。
更关键的是,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调整受政策严格限制,难以通过“涨价”增厚收益,而新建路网的空间有限,并购扩张又面临高负债和整合风险,对于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而言,一个“不增长”的企业,如同一条“流速缓慢的河”,即便稳健,也难带来超额回报。
负债高悬:“重资产”模式下的隐形风险
深高速的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60%左右,2023年总负债超400亿元,这并非个例——高速公路行业普遍依赖“建设-收费-再建设”的杠杆模式,但深高速的问题在于,其部分路产已进入“还贷高峰期”。
以2023年数据为例,公司财务费用高达15亿元,吞噬了约30%的净利润,随着未来几年债务集中到期,再融资压力和利息支出可能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若经济下行导致车流量超预期下滑,或政策调整(如免费通行范围扩大),高负债可能从“杠杆优势”变为“风险雷区”。
普通投资者需警惕:看似稳定的现金流,可能被债务“暗流”掏空,高速公路企业的财报中,“折旧”“利息”常是隐藏的“利润杀手”,而深高速也未能例外。
分红陷阱:“高股息”的“伪安全感”
深高速常年保持4%-5%的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颇具吸引力,但“高股息”是否等于“真回报”?未必。
股息率的分母是股价,若公司基本面下滑,股价下跌可能“推高”股息率,却让投资者承受本金损失(即“股息陷阱”),深高速股价近5年基本在10-14元区间震荡,年化收益率接近于零,即便加上股息,长期持有者的综合回报也跑输通胀。
高速公路企业的分红可持续性存疑,若未来债务压力加大,或政策要求降低收费标准(如近年多地推出的“节假日免费通行”),公司可能被迫削减分红,对于依赖股息收入的投资者而言,这种“伪安全感”不如直接配置高等级债券或REITs来得实在。
稳健≠值得,普通投资者的更优解
深高速并非“坏公司”——它拥有稳定的区域路网、持续的现金流,以及符合政策导向的社会价值,但对于追求财富增值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不买”的核心逻辑在于:它的风险收益比不匹配。
高速公路的本质是“类债券资产”,更适合风险偏好极低、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或保守型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若想获取超额收益,更应关注那些具有成长性、技术创新能力或行业壁垒的企业——它们或许短期波动更大,但长期看,才是穿越周期的“时间朋友”。
投资如选路:深高速或许是条“平坦的辅路”,但若想抵达财富的远方,或许我们该选择那条“虽崎岖却通向高峰的高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