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载着信仰与使命启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从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正是党领导下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生动缩影,建党百年之际,回望股市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历程,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萌芽与探索(1921-1978):从“计划”到“市场”的思想破冰
建党后的数十年间,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但党始终在探索“如何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理念的提出,资本市场的萌芽破土而出。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新中国股市由此启幕,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是党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解放,最初上市的“老八股”,承载着无数国人对资本市场的好奇与期待,尽管早期股市存在制度不完善、投机氛围浓等问题,但党始终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推动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1992年证监会成立,1998年《证券法》颁布,标志着股市从“自发”走向“规范”,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石。
成长与跨越(2001-2012):加入WTO后的全球化突围
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体系,资本市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也迎来了成长的黄金期,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行(2005年),解决了长期困扰股市的“同股不同权”问题,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001年的不足5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约23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股市在支持国企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党始终强调“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从“三农”、中小企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股市的“输血”功能日益凸显,2009年创业板开板,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如今孕育出一批如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行业龙头,印证了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瞻布局。
成熟与担当(2013-2021):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资本市场被赋予“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2019年科创板试点、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落地),是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它打破了“审批制”的桎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好公司上市、让公司上市后变好”,截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700家,总市值突破9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IPO融资额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吸铁石”。
脱贫攻坚战中,股市也彰显了“国家队”担当,通过产业扶贫、公益捐赠等方式,上市公司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千亿元,助力98个贫困县摘帽,而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股市迅速恢复元气,2020年A股全球涨幅领先,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信心支撑,百年建党之际,“红色金融”的力量在资本市场中愈发闪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超30%,在能源、金融、军工等关键领域筑牢“压舱石”,践行着“党管金融”的根本原则。
以百年为鉴,向未来而行
从南湖红船到资本市场巨轮,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掌舵人”,百年股市史,是一部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创新史,是一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担当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北交所的设立、A股纳入国际指数权重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正以更加开放、成熟、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股市将继续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