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体系,不同股票在上市条件、投资者门槛、交易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了解股票的分类是入市投资的基础,本文将从市场层次、上市板块、投资属性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中国股票的主要类型。
按市场层次划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分为场内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OTC市场),两者在监管制度、交易方式、企业类型上各有侧重。
场内市场:集中交易的“主板+新三板”
场内市场指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动性好、信息披露严格,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核心。
- 主板:A股市场的“压舱石”,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简称“沪市主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简称“深市主板”)。
- 沪市主板:以大盘蓝筹股为主,上市公司多为行业龙头(如工商银行、贵州茅台),上市门槛高,要求企业近3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3亿元,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
- 深市主板:原与中小板合并(2021年4月合并完成),此前以传统行业企业为主,合并后定位与沪市主板互补,覆盖更多消费、制造等领域企业。
- 科创板:2019年于上交所设立,试点“注册制”,聚焦“硬科技”企业(如半导体、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对研发投入、市值指标有明确要求,投资者需满足“50万元资产+2年交易经验”门槛。
- 创业板:2009年于深交所设立,定位“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2021年注册制改革后,上市门槛放宽,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投资者门槛为“10万元资产+2年交易经验”。
- 北交所:2021年于原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基础上设立,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连续竞价+基础层、创新层”分层制度,投资者门槛较低(50万元资产,但新开户需满足“2年交易经验+申请权限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50万元”),流动性介于主板与新三板基础层之间。
场外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孵化器”
场外市场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交易的股票,主要服务于未上市或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流动性相对较弱。
- 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为基础层、创新层和北交所(北交所是新三板的“升级版”)。
- 基础层:挂牌门槛较低,要求企业存续满2年,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早期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平台。
- 创新层:从基础层中筛选出规模、盈利、流动性更优的企业(如近2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000万元),挂牌公司可申请进入创新层,享受更高市场关注度。
- 区域性股权市场:俗称“四板”,由地方政府监管,服务本地中小微企业(如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主要功能是股权托管、融资对接,不可跨区域交易,流动性极低。
按上市板块划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
这是投资者最常接触的分类方式,不同板块的股票在风险收益特征上差异显著。
板块 | 交易所 | 定位 | 典型企业 | 风险收益特征 |
---|---|---|---|---|
沪市主板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大盘蓝筹、传统行业 | 工商银行、中国石油 | 低波动、高股息,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
深市主板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传统行业、消费制造 | 海康威视、格力电器 | 估值适中,兼具成长性与稳定性 |
科创板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硬科技、创新型企业 | 中芯国际、寒武纪 | 高波动、高成长,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 |
创业板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三创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 宁德时代、东方财富 | 高弹性、高估值,适合成长型投资者 | |
北交所 | 北京证券交易所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贝特瑞、连城数控 | 流动性中等,政策红利明显,适合中长期布局 |
按投资属性划分:蓝筹股、成长股、价值股、周期股等
从企业基本面和投资逻辑出发,股票还可分为不同类型,帮助投资者匹配自身策略。
- 蓝筹股:指规模大、经营稳健、分红稳定的龙头企业,多集中在主板(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抗风险能力强,适合长期持有。
- 成长股:指营收、利润增速高于行业平均的企业,多分布在科创板、创业板(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股价波动大,但长期收益潜力高。
- 价值股:指股价被低估、市盈率(PE)较低的企业,多存在于传统行业(如银行、地产),投资逻辑是“价值回归”,适合逆向投资。
- 周期股:业绩与经济周期强相关,如钢铁、煤炭、化工(如宝钢股份、中国神华),在经济复苏期表现突出,需把握周期节奏。
- 题材股:受短期政策、事件驱动的股票,如元宇宙、人工智能概念股,波动剧烈,适合短线投机者,但风险较高。
按投资者身份划分:A股、B股、H股、红筹股等
按上市地和计价货币,中国股票还可分为面向不同投资者的类型,这也是理解中国股票市场国际化的重要视角。
- A股:人民币普通股,由中国境内公司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在沪、深交所上市,仅面向境内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除外),是最主流的股票类型。
- 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以美元(沪市B股)或港币(深市B股)计价,面向境外投资者,境内个人投资者也可参与,因流动性较差,市场规模较小。
- H股:内地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外资股,以港币计价,如中国移动、腾讯控股(腾讯为红筹股,后文详述),是国际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渠道。
- 红筹股:指在境外注册、主要业务在内地,但在香港或海外上市的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虽非“注册地在中国”,但因业务核心在国内,也被视为中国股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的本质是匹配风险与收益
中国股票市场的多层次、多类型特征,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股票的分类需把握核心逻辑:主板适合稳健配置,科创板/创业板适合博取成长,北交所/新三板适合布局早期企业,而蓝筹股、成长股等分类则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入市前,务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配的股票类型,避免盲目跟风,方能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