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2017年无疑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与以往题材概念炒作盛行、风格切换频繁不同,2017年的A股市场呈现出一种少有的“价值回归”与“业绩为王”的投资逻辑,在这一年里,那些能够展现出持续、稳定业绩增长的股票,成为了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回顾2017年业绩增长股的精彩表现,不仅能为当下投资提供借鉴,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业绩驱动股价这一永恒的投资真谛。
2017年业绩增长股的“价值发现”之旅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渐明,国内经济也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在此宏观背景下,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真正驱动股价走出独立行情的,是那些业绩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企业。
这些业绩增长股并非均匀分布在所有行业,而是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消费升级引领的蓝筹白马:以白酒、家电、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行业,在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观念升级的推动下,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护城河、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持续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公司,不仅业绩报表靓丽,股价更是屡创新高,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
-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与产业周期上行的周期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产能出清成效显著,产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相关龙头企业如方大炭素、中国神华等,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演绎了“周期归来”的精彩故事。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成长先锋:以电子、通信、机械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以及部分新兴技术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业绩高速增长的企业,这些公司或是因为抓住了技术迭代的风口,或是因为在细分市场建立了竞争优势,实现了营收的快速扩张和利润的同步提升,在消费电子产业链、5G概念、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不少公司业绩增速惊人。
这些业绩增长股的共同特点在于:拥有清晰的主营业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及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模式,它们不再依赖故事和概念,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业绩增长:股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
2017年的市场行情清晰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投资原理:股价的长期表现最终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尤其是盈利能力的增长,短期来看,市场情绪、资金流向等因素可能影响股价波动,但拉长时间周期,业绩增长是推动股价上涨最根本、最可靠的动力。
对于那些2017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而言,其股价上涨并非偶然,业绩的提升直接带来了每股收益(EPS)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股票的内在价值;亮眼的业绩数据也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吸引增量资金涌入,进一步推高股价,这种“业绩-估值”的双重提升,使得业绩增长股在2017年的市场中获得了超额收益。
反观那些业绩平平甚至下滑的公司,尽管可能存在短期的概念炒作,但在价值回归的大趋势下,其股价表现往往乏善可陈,甚至面临估值下修的压力,这充分说明,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讲故事”终归不如“讲业绩”来得持久和稳固。
对当下投资的启示
2017年业绩增长股的辉煌,为当前及未来的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坚持价值投资,回归业绩本源: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投资者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公司业绩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依据,关注营收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关键财务指标,寻找那些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
- 注重长期持有,分享企业成长红利:业绩增长往往需要时间来体现,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并非短期投机,对于经过深入研究、确信其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业绩增长股,应保持耐心,与企业共同成长,而非因短期波动而轻易下车。
- 动态跟踪,持续评估:业绩并非一成不变,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增长,投资者需要对持仓公司的基本面进行持续跟踪和动态评估,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优化投资组合。
- 警惕业绩“地雷”,规避伪增长:并非所有“业绩预增”都值得追捧,需要警惕那些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如变卖资产、政府补贴等)实现的“一次性”增长,或者通过财务手段修饰的“伪增长”,要深入分析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是否可持续、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2017年业绩增长股的崛起,是市场走向成熟、投资者理念日趋理性的必然结果,它告诉我们,无论市场风格如何演绎,业绩永远是支撑股价的基石,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唯有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深耕基本面,发掘并陪伴那些真正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业绩增长型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行稳致远,最终收获时间的玫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