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点大跌,市场情绪“急冻”
A股市场开盘后便一路震荡走低,主要指数集体收跌,其中上证指数大跌95点,跌幅超过3%,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跟跌,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北向资金单日净卖出额创近三个月新高,从盘面看,板块几乎全线飘绿,仅少数公用事业、消费防御性板块逆势微红,而此前热门的科技、新能源、医药等成长赛道遭遇“杀跌”,多只个股跌停,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今天账户直接‘缩水’了近5%,眼看着利润回吐,心里堵得慌。”一位资深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感叹,这样的情绪并非个例——在行情软件上,“跌停”“割肉”“避险”等关键词成为热搜,不少投资者选择紧急止损,场内资金避险情绪高涨,国债期货逆市上涨,黄金板块也受到资金追捧。
探因:多重利空共振,市场“承压”几何?
此次95点的大跌并非偶然,而是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市场近期波动加剧: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释放“鹰派”信号,暗示年内或仍有1-2次加息,美元指数走强引发人民币汇率承压,外资新兴市场配置意愿下降,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超120亿元,成为压制A股的重要力量,国际油价、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风险资产集体遭遇抛售。
内部方面,经济数据修复节奏与市场预期存在温差,最新公布的7月PMI数据虽重返扩张区间,但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环比均有所回落,显示企业复苏动能仍需巩固,市场对下半年政策发力的力度与节奏存在分歧,部分板块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已处相对高位,缺乏增量资金入场的情况下,获利盘集中宣泄,加剧了调整幅度。
应对:恐慌还是机遇?理性投资者的“生存指南”
面对市场大跌,恐慌性抛售往往是最糟糕的选择,历史数据显示,A股市场短期波动虽剧烈,但长期仍与经济基本面同频共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刻更需保持冷静,避免被情绪左右。
审视持仓结构,区分优质标的与纯炒作品种:对于业绩稳定、行业景气度高、估值合理的公司,短期调整反而是逢低布局的机会;而对于缺乏基本面支撑、概念炒作过度的标的,需及时止损,规避“戴维斯双杀”风险。
控制仓位,留足“安全边际”,在市场情绪低迷时,现金为王,保留部分现金仓位,既能应对后续可能的进一步下跌,也能在市场企稳后抓住优质资产的“打折”机会。
拉长投资周期,不追逐短期涨跌,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每日的点位波动,不如聚焦于企业长期价值,选择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方能穿越牛熊。
展望:调整不改长期向好,市场信心仍需“耐心呵护”
尽管短期市场承压,但从中长期视角看,A股的支撑逻辑并未改变,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等趋势明确,政策层面也持续释放“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后续随着经济数据的逐步修复、增量资金的入场,市场有望迎来修复性行情。
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95点的大跌,对市场而言是一次风险出清,也是一次对投资者心态的考验,对于理性者而言,恐慌中往往藏着机遇;而对于盲目者,每一次波动都是一场“财富再分配”。
当前,市场情绪虽处于冰点,但底部区域往往孕育着希望,投资者不妨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浮躁,在震荡中寻找真金,等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