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股票融资功能的内涵与核心要义
股票融资作为资本市场最核心的融资工具之一,其“正常功能”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为企业发展筹集长期资金,同时投资者通过分享企业成长红利获得回报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一功能的本质,是连接资本与产业的桥梁,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高效益、高成长性的企业,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筛选;二是风险共担功能,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形成“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公司治理功能,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及股东的监督权,倒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运营透明度与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正常股票融资功能绝非“圈钱工具”或“炒作载体”,而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企业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投资者保护为底线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正常股票融资功能对实体经济的多维支撑
-
为企业注入“源头活水”,支持长期发展
与债务融资不同,股票融资无需定期还本付息,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本金,尤其适用于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通过IPO及后续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推动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进步;科创板“硬科技”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这种“资本赋能创新”的模式,正是股票融资功能的核心价值。 -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企业易受宏观经济波动与信贷政策收紧的影响,而股权融资能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结构,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合理运用股权融资的企业(如资产负债率在40%-60%区间)在行业下行期的盈利波动性显著低于高负债企业,健康的资本结构不仅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后续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 -
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股票融资功能通过资本市场“信号效应”,引导资源向国家战略倾斜领域集中,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改革,设立科创板、北交所,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支持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这些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加速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国企混改、民企纾困等过程中,股权融资也发挥了“催化剂”作用,激活了存量资产,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当前我国股票融资功能发挥的现实挑战
尽管我国股票市场已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体系,但正常融资功能的发挥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融资与投资失衡,部分上市公司过度注重“融资规模”,忽视资金使用效率,“重融资、轻回报”现象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二是市场炒作与投机氛围浓厚,股价短期波动与基本面脱节,“壳资源”炒作、概念股操纵等问题扭曲了定价机制,削弱了股票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退市机制不畅,“只进不出”导致市场“僵尸企业”堆积,劣质企业无法出清,挤占了优质企业的融资资源;四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不足,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等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了市场参与积极性。
回归正常功能:深化改革与完善生态的实践路径
-
强化融资端监管,严把入口关
完善IPO审核机制,从“财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严查“带病上市”“突击利润”等行为,要求企业披露融资用途与未来效益预测,建立融资承诺履约跟踪机制,对再融资实施“精准化”监管,限制过度融资与“圈钱式”再融资,引导资金投向主业与科技创新领域。 -
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培育长期投资文化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将分红稳定性与融资审核、再融资资格挂钩;完善减持制度,限制大股东、实控人通过“高位套现”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理性投资,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
健全退市制度,畅通出口关
简化退市流程,加大强制退市力度,对财务造假、重大违法等“害群之马”坚决出清;建立多元化退市渠道(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退市),实现“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生态;退市后配套完善投资者赔偿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降低退市风险外溢。 -
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如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科创板服务“硬科技”企业);发展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增强市场稳定性,为股票融资提供“压舱石”。
正常股票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命线”,唯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回归“融资-投资-回报”的良性循环,才能让股票市场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与“创新的孵化器”,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生态的完善,我国股票融资功能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