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股票代码是每家企业独特的“身份证”,而603097对应的正是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众股份”),作为一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凯众股份凭借其在汽车底盘、底盘橡胶减震部件等细分产品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技术型小厂”成长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其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轨迹,也为资本市场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生动的样本。
深耕细分领域,技术筑就核心竞争力
凯众股份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汽车底盘系统、橡胶减震部件、轻量化复合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成立之初,便瞄准了汽车产业链中技术门槛高、附加值大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尤其是底盘系统中的橡胶金属件——这一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汽车“行驶质感”的关键支撑。
多年来,凯众股份坚持“技术驱动”战略,将研发投入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公司建立了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近百项专利技术,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商用车等多个领域,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凯众股份凭借其在轻量化、低能耗、高可靠性方面的技术优势,迅速切入新能源车供应链,为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车企提供底盘橡胶件、电池托盘等核心部件,成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市场拓展与客户资源:绑定头部车企,共成长
在市场竞争中,凯众股份深谙“绑定头部客户”的重要性,通过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不仅获得了稳定的订单来源,更在技术迭代、质量标准上与客户同步升级,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土化供应链中,凯众股份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快速响应能力,成为其底盘减震部件的核心供应商,深度受益于特斯拉的产能扩张和销量增长。
除了新能源车领域,凯众股份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也保持着稳定的客户资源,为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国内主流车企配套,同时产品还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市场,这种“传统+新兴”双轮驱动的业务布局,使公司在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助力与战略升级:从“制造”到“智造”
2017年,凯众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097),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并向智能化、轻量化方向转型升级,上市后,凯众股份先后在江苏常州、安徽合肥等地建设生产基地,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公司积极布局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研发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池托盘等产品,有效解决了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的痛点,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据财报显示,近年来凯众股份新能源车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已从最初的辅助业务成长为营收支柱,彰显了其战略转型的成功。
挑战与未来:在变革中寻找新增长极
尽管凯众股份在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公司仍需应对诸多挑战:新能源车零部件技术迭代加速,要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全球供应链重构、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凯众股份有望继续深耕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产品边界,例如在自动驾驶传感器支架、底盘域控制器等新兴领域布局;公司或将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竞争,实现从“国内隐形冠军”向“国际一流供应商”的蜕变。
股票代码603097,不仅是凯众股份在资本市场的标识,更是其专注实业、技术立业的见证,从汽车底盘减震部件的“小巨人”,到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关键玩家”,凯众股份的发展路径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603097的故事或许还在继续,但其背后“专精特新”的成长逻辑,值得长期关注与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