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不断延伸,到城市地铁的加密覆盖,再到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中国名片”走向世界,轨道交通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区域互联互通的核心引擎,在这一背景下,列车生产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关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也凭借技术壁垒、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行业趋势、核心产业链、投资逻辑及风险提示等方面,全面解析列车生产相关股票的投资价值。
行业趋势:政策与需求共振,轨道交通驶入“快车道”
列车生产行业的景气度与国家战略、城镇化进程及绿色转型紧密相连,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形成三大核心驱动力:
国内基建投资加码,轨交网络持续扩张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其中高铁1.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新增3000公里,202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83亿元,同比增长7.5%,2024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中西部地区铁路补短板、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建设加速,为列车制造提供了稳定订单来源。
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列车渗透率提升
“双碳”目标下,轨道交通的绿色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氢能源列车、储能式有轨电车、超级电容列车等新能源车型逐步投入运营,2023年我国新能源列车采购量同比增长超40%,中车长客研发的全球首列氢能源混合动力动车组已实现商业化运营,标志着列车制造向低碳化迈出关键一步。
“一带一路”与海外市场拓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凭借性价比高、适配性强等优势,在东南亚、中东欧、非洲等地区需求旺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项目成功交付后,带动了车辆、信号、运维等全产业链出口,2023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出口额同比增长25%,海外市场已成为列车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核心产业链: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运维”,全链条受益
列车生产行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运维服务三大环节,各环节均涌现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整车制造:行业龙头垄断,技术壁垒凸显
整车制造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国内由中国中车(601766.SH/01790.HK)绝对主导,全球市场份额超50%,中国中车旗下拥有四方股份、长客股份、株机公司等10家主机厂,产品覆盖高铁、动车、地铁、机车、货车等全系列车型,凭借研发投入(年研发费用超百亿元)、规模效应及全产业链整合能力,龙头企业在高端车型(如时速400公里复兴号、智能高铁)领域具备不可替代性。
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与国产化双升
随着“复兴号”实现100%国产化,核心零部件企业迎来发展红利,重点关注三大领域:
- 牵引系统:中国通号(688009.SH)、时代电气(688187.SH)垄断高铁牵引系统市场,其中时代电气IGBT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
- 制动系统:天宜上佳(688033.SH)、神州高铁(000008.SZ)等企业实现高铁制动片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 转向架与车体材料:晋西车轴(600495.SH)、中车四方所(未上市)在转向架、铝合金车体领域技术领先,产品轻量化、高强度特性契合新能源列车需求。
运维与服务:后市场空间广阔
轨道交通车辆生命周期通常为30年,运维服务(检修、零部件更换、智能化运维)是稳定现金流来源,中国通号、铁科智控(未上市)等企业布局信号系统运维,而神州高铁通过“轨交大数据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后市场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投资逻辑:把握“政策+技术+出海”三大主线
投资列车生产相关股票,需紧扣行业核心驱动力,重点关注以下逻辑:
政策驱动:关注订单确定性高的龙头企业
国内基建投资加码直接带来新增订单,中国中车等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2024年一季度中国中车新签订单额超50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达35%,可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整车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技术升级: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
新能源列车(氢能、储能)和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运维)是行业未来方向,时代电气在氢能燃料电池系统、中车四方在智能高铁领域的布局领先,技术迭代有望带来估值溢价,轨交数字化企业(如千方科技002373.SZ参与智慧轨交建设)也值得关注。
海外市场:寻找“一带一路”受益标的
随着海外项目交付推进,产业链配套出口加速,中国中车在东南亚、中东的本地化生产布局(如马来西亚、土耳其),以及上游零部件企业(如晋西车轴)的出口增长,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风险提示:警惕短期波动与长期挑战
尽管行业前景向好,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 政策波动风险:若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可能影响新增订单;
- 原材料价格波动:钢材、铝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毛利率;
-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国际贸易摩擦、汇率波动可能冲击海外业务;
- 技术迭代风险:若新能源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淘汰。
列车生产行业作为“大国重器”的代表,兼具政策支持、技术壁垒与全球竞争力,在“交通强国”与“双碳”战略的推动下,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及运维服务提供商将持续受益,投资者可立足长期,关注技术领先、订单充足、海外布局领先的企业,在轨道交通的“铁轨浪潮”中分享增长红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