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粉丝超230万的孟羽童离职,她的背叛给格力带来了什么影响?

admin 2025-09-08 阅读:3 评论:0
在这个数字时代,粉丝经济愈发兴盛,拥有大量粉丝的员工成为各大公司争相追逐的目标。然而,当孟羽童拥有230万粉丝的同时,公司却只给予她每月不超过1万元的微薄工资,这样的悬殊待遇终究引发了她的离职。那么,孟羽童离职带走的230万粉丝对格力会产生...

在这个数字时代,粉丝经济愈发兴盛,拥有大量粉丝的员工成为各大公司争相追逐的目标。然而,当孟羽童拥有230万粉丝的同时,公司却只给予她每月不超过1万元的微薄工资,这样的悬殊待遇终究引发了她的离职。那么,孟羽童离职带走的230万粉丝对格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揭开这个谜团。

一、孟羽童的市场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

当前,孟羽童拥有超过300万粉丝,这并非是一夜之间的壮举。在网络世界中,她积累了大量的关注和认可。孟羽童在与格力的合作中,格力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她身上以及她与董明珠之间形成的网络话题,确实对格力带来了品牌效应和销售增加,但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对格力有好处,同时也间接带来了孟羽童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这种影响力的形成,即离不开格力资源的投入和董明珠的提携,也离不开孟羽童的努力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了机会,获得了成长。

二、工资太低,真的是孟羽童的背叛真实原因吗?

虽然孟羽童拥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粉丝数超过300万),但公司只给予她不超过1万的工资,这与她的贡献显然不成比例。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孟羽童的离职感到理解。毕竟,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孟羽童的离职并非完全是出于背叛,而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寻求更好的经济回报和职业发展机会。

三、孟羽童的离职对格力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孟羽童的离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格力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格力公司如何针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是否适合当前90后、00后的管理要求。

这对格力这家知名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她的离职可能导致格力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下降,从短期来看,肯定会对格力品牌影响力带来巨大影响。

孟羽童作为格力公司的关键推广人员(直播领域),那么她的离职可能会导致孟羽童忠实粉丝不会再购买格力的产品。另外,从长期来看,她的离职,会让更多的优秀90后、00后不愿意去格力公司,因为他们认为看不到发展机会。这个影响可能对格力来讲,更加致命,这与华为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作为形成天差地别。

华为采取的高薪吸引人才,尤其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与该事件对格力带来的不尊重人才,相信在年轻人的认识上,若有选择,更多的年轻人会愿意选择华为,而不是格力。

四、从财务效益分析

虽然孟羽童的工资只占格力营销预算或者人资源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她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力对格力品牌、人力资源的财务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了格力给孟羽童年薪100万的成本。

下面,从财务效益的角度的分析,孟羽童的离职对于格力带来的损失:

1、前期格力为了形成孟羽童、董明珠在互联网市场的话题、品牌,所花费的前期公关成本,我们姑且一年500万来计算,孟羽童总共在格力只工作了2年,即1000万;

2、开展网络直播以及组织网络直播团队,假设只有10人团队,平均每个2万,合计1月20万,24个月,即480万。

3、孟羽童的个人工资,他不到1万/月,假设按1万/月算,24个月,合计是24万。

从成本上,二年时间,格力大约投入是1000+480+24=1504万元。

投入产生的收益是多少呢?

目前可以看出,格力明珠精选账号(前明珠羽童精选)粉丝数约255万。在孟羽童未加入之前,我看过格力当时的账号粉丝数不超过50万。

所以,2年时间内,格力明珠精选账号至少增长了200万粉丝。

按投入产出比来看,1504万投入带来了200万的粉丝,合计约7.52元/粉丝。

这投入产出比,光从互联网获客来讲(目前互联网获客至少50元/粉丝),对于格力来讲,是非常划算的。从打造这一粉丝现象,格力确实挣到钱了。

但这只是短期收益,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格力可能面临的损失有如下几点:

1、能否再打造一个“孟羽童”或者“第二孟羽童”,显然格力已经失去了市场或者说难度更大,因为再通过捆绑营销肯定不能获得以前的效果或者市场会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2、品牌价值损失以及市场公关成本。

孟羽童代表的是什么?是年轻人,而格力的产品主要是冰箱等消费品,消费品最大的消费者正好是年轻人。而孟羽童离开,给格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格力在剥削、压榨孟羽童,而孟羽童正是他们的同类,这结果就是,当这些年轻人有冰箱等需求时,就不会优先选择格力的产品,这个损失到底有多少,我们也无法算出来,但可以推荐,假设孟羽童230万里的粉丝中有10%的忠实粉丝,而这10%的忠实粉丝,平均每人会在一生中消费500元的冰箱费用,即230万*10%*500=11500万,即1.15亿。

市场公关成本,为了这个事件,格力肯定要对市场进行舆论公关,我们不说多少,为此事花钱的数字至少100万。

所以,长期角度来看,格力至少会有1.16亿的潜在损失。

而孟羽童有什么损失呢?

从目前来看,孟羽童的损失只有一件事儿,就是短期格力对其的封杀。

但她能得到的是什么?手上掌握的230万粉丝的无形资产。

五、孟羽童离职给企业的启示

孟羽童离职的事件给很多传统企业带来什么启示?

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市场影响力/粉丝的员工已成为公司宝贵的资源。对于公司而言,合理激励和留住这些人才至关重要。公司应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发展机会,以吸引和留住这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在今天这个粉丝经济愈发兴盛的时代,公司应该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人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在员工和公司的共赢中,才能实现更好的财务状况和职场影响力。

传统的采取肯定薪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未来肯定是合伙时代。孟羽童手上掌握着无形资产,若不能实现她的资源与公司的共赢,她是迟早要离开的。

因此,该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企业与优秀的90后、00后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最好是采取合伙人制度,股权激励与利益捆绑是非常重要的事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乖离率(BIAS)是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股价与其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偏离程度。通过计算股价与均线的差值占均线的百分比,投资者可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BIAS的计算公式为: BIAS = (当前股价 – 移动平均线) / 移动平均线 × 100% 当BIAS值大于10%时,通常认为股价处于超买状态,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而当BIAS值小于-10%时,则认为股价处于超卖状态,市场可能迎来反弹机会。 乖离率的基本原理 乖离率的核心思想是股价会围...
  •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趋势跟踪指标,由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组成。它通过计算两条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差值,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的强弱和转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MACD的构成、计算方法及其在捕捉趋势转折与背离信号中的应用。 MACD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MACD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DIFF线是短期EMA(通常为12日)与长期EMA(通常为26日)的差值,反映了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差异。DEA线则是DIFF线的9...
  •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顺势指标(Commodity Channel Index,简称CC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的技术分析工具。它由唐纳德·兰伯特(Donald Lambert)于1980年提出,主要用于衡量价格相对于其统计平均值的偏离程度。CCI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当前价格与历史平均价格的差异,来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 CCI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比较当前价格与一定周期内的平均价格,来衡量价格的波动性。具体来说,CCI的计算公式为:CCI = (当...
  •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n-Balance Volume,简称OBV)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由乔·格兰维尔(Joe Granville)在1963年提出。OBV通过累计成交量的变化来预测股票价格趋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价分析工具。OBV的核心思想是成交量是价格变动的先行指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预示价格的未来走势。 OBV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当某一天的收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被加到前一天的OBV值上;当某一天的收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从前一天的OBV值中减去...
  • 2025全球先锋赛循环赛第一日赛程预告:19点HLE对战TES

    2025全球先锋赛循环赛第一日赛程预告:19点HLE对战TES
      2025全球先锋赛循环赛第一日赛程预告(BO3):   16:00 KC对战TL   约19:00 HLE对战TES   解说:王多多、鼓鼓、Wayward   主持: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