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是新能源、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中国稀土产业版图中,600111北方稀土(内蒙古包钢集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稀土行业唯一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商和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作为稀土产业的“国家队”,北方稀土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动着行业神经,更成为投资者观察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核心标的。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全产业链优势显著
北方稀土前身为“包头稀土高科”,成立于1997年,1998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坐拥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选矿权,该矿稀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占全球储量的38%,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依托资源禀赋,北方稀土构建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新材料—终端应用”的一体化产业链,在冶炼分离环节,公司年处理稀土精矿能力超2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上,技术水平和规模均居全球领先;在精深加工领域,公司能够生产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四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2022年,公司稀土产量达21.3万吨(折氧化物),占全国总产量的55%以上,真正掌握了稀土产业的话语权。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行业景气度高位运行
近年来,国家将稀土列为战略必保产业,政策端持续加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2021年,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将稀土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要求“加强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构建先进稀土全产业链体系”;2022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支持稀土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全球“碳中和”浪潮下,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对稀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据中国稀土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稀土需求量达32万吨,同比增长15%,预计2025年将突破45万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钕铁硼磁钢需求年均增速超30%,风电领域用钕铁硼磁钢需求年均增速超25%,作为行业龙头,北方稀土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96.8亿元,同比增长13.6%;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5.3%,业绩表现稳健。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绿色转型引领未来
面对稀土行业“重稀土依赖进口、轻稀土附加值低”的挑战,北方稀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拥有“稀土冶金与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2022年研发投入达12.5亿元,同比增长18.6%,重点突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
在绿色转型方面,北方稀土率先推行“低碳冶炼”技术,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余热回收等措施,单位产品能耗较2015年下降30%;公司投入超10亿元建设稀土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冶炼废渣中稀土、铁等资源的全回收,变废为宝,2022年,公司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投资价值分析:资源、政策、业绩三重支撑
从投资逻辑看,北方稀土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资源壁垒不可复制,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构成了公司最坚固的“护城河”,稀土资源自给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有效规避了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二是政策红利持续兑现,国家层面推动稀土行业“整合资源、集中度提升”的导向明确,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整合地方稀土企业的可能,北方稀土有望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业绩增长确定性高,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等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稀土产品价格的企稳回升(2023年氧化镨钕价格较2022年低点反弹超20%),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作为中国稀土产业的“压舱石”,600111北方稀土不仅承载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在市场化浪潮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成长性,在“双碳”目标和全球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公司依托资源优势、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有望从“稀土巨头”向“世界级稀土新材料企业”跨越,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北方稀土无疑是一只兼具安全边际与成长潜力的优质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注:本文数据来源为公司年报、行业公开报告及权威媒体报道,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