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横向收购”案例显著增多,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所谓横向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同行业竞争对手或上下游相关企业,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效应或技术协同的并购行为,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通过横向收购加速整合资源,巩固行业地位,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主动寻求突破的战略意图,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逻辑与机会。
横向收购升温: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横向收购的活跃,离不开政策环境的引导与市场内在需求的推动。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改革的意见》明确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横向整合,简化审批流程、完善配套融资机制,为上市公司开展横向收购提供了制度保障,部分行业(如新能源、高端制造、医药生物等)面临“内卷式”竞争,政策通过引导行业整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重复建设,为龙头企业通过横向收购扩大优势创造了空间。
从市场层面看,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企业内生增长压力加大,横向收购成为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为龙头企业提供了低价并购的契机;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企业需要快速获取核心技术、市场份额或渠道资源,横向收购相较于自主研发或新建产能,更能实现“弯道超车”,在新能源车领域,头部企业通过收购中小电池厂商或上游材料企业,快速提升产能与技术储备;在医药行业,药企通过收购创新药企,补充研发管线,加速转型。
横向收购的核心逻辑: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横向收购并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企业价值的深度重构,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定价权
在成熟行业中,市场集中度与企业定价权正相关,通过横向收购,企业能快速整合竞争对手的客户资源与产能,减少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从而提升对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的掌控力,家电行业中,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区域性品牌,实现全国性布局,市场份额从30%提升至50%后,对渠道的话语权显著增强,毛利率也随之改善。
实现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横向收购的协同效应体现在多个维度:生产端,通过整合产能、优化供应链,可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管理端,合并 redundant 部门(如行政、财务)后,管理费用率下降;研发端,集中技术团队、共享研发成果,能加速创新并摊薄研发成本,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收购同行,将两家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采购成本因规模效应降低8%,显著增厚了利润。
获取关键技术或稀缺资源,强化护城河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半导体、生物医药),横向收购是企业获取核心技术的“快捷方式”,某芯片设计公司通过收购一家拥有先进制程技术的海外团队,快速突破了7nm芯片设计瓶颈,缩短了研发周期3-5年;在资源型行业(如锂矿、稀土),企业通过收购上游矿产企业,保障原材料供应,构建了“资源+加工”的全产业链优势。
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应对外部挑战
面对国际竞争或行业变革,横向收购能帮助国内企业“抱团取暖”,在光伏领域,面对海外“双反”壁垒,国内多家硅料企业通过横向收购整合,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增强对国际定价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行业,平台企业通过收购同类竞品,减少用户分流,巩固生态地位。
案例透视:近期横向收购的典型实践
近期A股市场已涌现多起具有代表性的横向收购案例,折射出不同行业的并购逻辑:
-
某新能源车电池厂商收购同行
2023年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龙头A公司宣布收购二线厂商B公司的全部股权,交易对价达120亿元,此次收购后,A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5%提升至35%,产能利用率从75%升至90%,并整合了B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渠道资源,加速了欧洲工厂的布局,协同效应预计每年可节省成本15亿元,研发周期缩短20%。 -
某医药企业收购创新药企
生物医药公司C公司通过现金+股权的方式,收购了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D公司,获得后者3款处于临床后期的一类新药,此次收购使C公司快速切入创新药高增长赛道,研发管线从5个增至8个,预计2025年新药上市后可贡献营收30亿元,市值一度因市场看好而上涨20%。 -
某水泥企业区域整合
水泥行业龙头E公司收购了区域内3家中小水泥企业的股权,整合后产能从5000万吨/年提升至8000万吨/年,市场占有率从40%提升至65%,通过统一销售渠道和原材料采购,吨水泥成本下降30元,年增厚利润约9亿元,显著提升了区域定价权。
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理性看待横向收购热潮
横向收购的升温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需警惕潜在风险。
投资机会:
- “并购方”的价值重估:成功实施横向收购的企业,往往因协同效应释放、市场份额提升而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可关注并购方案清晰、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的领域(如建材、化工、医药)。
- “被收购方”的套利机会:对于被收购的优质资产,市场可能因预期收购溢价而推动股价上涨,存在短期套利空间,但需注意收购失败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
- 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机会:横向收购可能带动产业链需求,如并购后的产能扩张会提升上游原材料、设备的需求,相关企业可能受益。
风险提示:
- 整合不及预期:横向收购后,企业文化冲突、管理团队磨合、客户流失等问题可能导致协同效应无法释放,甚至拖累原有业务。
- 过度溢价收购:部分企业为快速扩张,可能以过高价格收购标的,导致商誉减值风险(若未来业绩不达标,需计提商誉减值,侵蚀利润)。
- 政策与监管风险:反垄断审查是横向收购的重要障碍,尤其在对市场集中度影响较大的行业(如互联网、平台经济),若收购未通过监管审批,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横向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深入理解横向收购背后的行业逻辑与企业整合能力,在把握价值重构机会的同时,警惕整合风险与估值泡沫,方能在并购浪潮中稳健前行,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那些通过横向收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