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李家院墙根下,七十六岁的王桂芬老人,枯瘦的手指攥着几张皱巴巴的股票交割单,在晨光里一遍遍摩挲,指甲缝里还嵌着昨天在田埂上拔草留下的泥痕,可纸上那些红红绿绿的数字和曲线,此刻在她眼中竟比侍弄了一辈子的玉米苗还要鲜活,这双手,曾播种过无数个春天的希望,如今却笨拙地拨弄着另一个世界的“庄稼”——股票。
王桂芬买股票,并非一时兴起,也非受了什么高人指点,村里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打工,留下老人守着老屋和田地,儿子在城里安了家,偶尔寄些钱来,她总想着给孙子攒着,去年,村里几个常去镇上赶集的老姐妹凑在一起闲聊,不知谁提了句“股票”这回事,说城里人买那个,钱能“生”钱,比存银行利息高,这话像颗小石子,在王大妈平静的心湖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钱能生钱?”她心里犯嘀咕,“那不跟地里种庄稼一样?播下种子,秋收就有粮?”这个朴素的念头一旦生根,便在她心里发了芽,她开始留意电视里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对着屏幕上花花绿绿的图表指指点点,虽然那些术语——什么“K线”、“市盈率”、“牛市熊市”——对她来说天书一般,但她记住了几个“好”名字,那些被反复念叨、听起来就“响亮”的公司。
王桂芬揣着儿子过年塞给她的两千块钱“压岁钱”,颤巍巍地走进了镇上那家证券营业部,大厅里人声鼎沸,巨大的电子屏幕上,红红绿绿的数字瀑布般流淌,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她站在门口,有些手足无措,一股子汗味和淡淡的烟味混合着,让她这个惯了田间清新空气的老人有些不适,她拉住一个刚办完业务的小伙子,小心翼翼地问:“同志,那个……买股票,是不是买那些名声大的公司,就准能赚钱?”
小伙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大妈,股票可没那么简单,不是名气大就赚钱……”他耐心地解释了几句,但王大妈听得云里雾里,只记住了一句“风险”,可她心里那股子“种地”的执拗劲儿上来了:“种地还有旱涝保收呢,人家买股票的,能都亏了?我就买点,就当多喂了几只鸡,不行就吃蛋,蛋不行就……就当喂了狗!”这番歪理,竟让她自己都觉得踏实。
她凭着电视里听来的零星记忆,挑了个名字听起来“结实”、价格也不算太高的股票,把那两千块钱“种”了下去,回到村里,她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逢人便说:“我也买股票啦!城里人搞的那个!”老姐妹们有的惊讶,有的劝她:“老婶子,那玩意儿可玄乎,别把棺材本都赔进去!”她却摆摆手,一脸神秘:“没事,我心里有数,跟种地一样,精心伺候着,总能有收成。”
从此,王大妈的生活多了一项“必修课”,每天清晨,她第一件事不是喂鸡,而是打开那台老旧的收音机,调到财经频道,努力捕捉着那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股票名称,下午,她搬个小板凳坐在村口大槐树下,跟同样“入市”的几个老伙计交换“情报”,听他们分析“大盘”走势,虽然大家都是一知半解,但那份认真劲儿,仿佛在研讨国家大事,她甚至开始剪报纸,凡是关于她那只股票的新闻,都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一个旧笔记本上,那神情,比当年收集烟盒还要专注。
股票的价格,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一开始,王大妈的股票“账户”上确实长了点“苗头”,数字往上蹿了蹿,她乐得合不拢嘴,走路都带风,逢人便说:“你看,我那庄稼长势好吧!”可好景不长,大盘一调整,她的股票也开始“打蔫”,绿油油的一片,比霜打的茄子还难看,那段时间,她天天唉声叹气,饭也吃得少了,半夜起来还偷偷瞅两眼手机上的行情。
“娘,您就别折腾了,那点钱就当给您孙子买糖吃了。”儿子在电话里劝她,王大妈却倔强地说:“不行!这是我‘种’的,我得看着它收回来!”
她开始“研究”得更深了,虽然看不懂复杂的图表,但她发现,天气不好,股票好像也跌;国家出台了什么好政策,股票好像又涨,她甚至把今年的雨水多少、庄稼长势,都和股票的走势联系起来,觉得它们之间肯定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近乎天真的联想,有时竟让她在迷茫中找到一丝安慰。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大妈的那两千块钱,最终没有变成她期盼的“大丰收”,也没有“血本无归”,在经历了数次过山车般的起伏后,勉强持平,还赚了不到一顿下馆子的钱,对于这个结果,她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
“哎,这股票啊,比养个儿子还操心!”她常常对老姐妹们说,“也算开了眼了,知道城里人怎么‘种钱’了。”她依然每天听广播,依然关注那只股票,但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她明白了,这“种股票”和种庄稼到底不一样,不能只靠埋头苦干和运气,还需要那么多“学问”。
王桂芬老人依然会在清晨的阳光下,摩挲着那张小小的交割单,上面那些红绿数字,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段投资经历,更是一位农村老妇在时代浪潮中,勇敢迈出未知领域的一步,她或许不懂K线的玄妙,不明资本市场的波澜,但她用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去理解、去尝试、去拥抱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农村老妇买股票”的新奇故事,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好奇心与适应力,那是深植于土地,却又向往更广阔天地的,最动人的生命力,而这片土地上,像王大妈这样的“新农人”,或许正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丰收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