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风格出现显著切换,以金融、消费、工业为代表的传统板块股票集体走强,多只个股涨幅超过20%,甚至部分龙头股创出年内新高,这一轮“传统股行情”不仅吸引了增量资金的关注,也让市场对“价值回归”与“成长风格”的讨论再度升温,传统板块的上涨究竟是短期情绪驱动,还是长期逻辑的修复?本文将从市场表现、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传统板块涨幅表现:金融、消费领跑,估值修复特征明显
自今年9月以来,传统板块股票在市场中表现突出,Wind数据显示,申万一级分类中,银行、非银金融、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板块期间涨幅均超过10%,显著跑赢同期创业板指(-2.3%)和科创50指数(-5.1%),具体来看,银行板块龙头股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期间涨幅接近15%,市盈率(PE)从历史低点0.6倍回升至0.7倍左右;消费板块中,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龙头企业股价创下年内新高,带动食品饮料指数上涨12%;钢铁、煤炭等周期性传统板块也在供需改善预期下出现反弹,部分细分行业龙头涨幅超过15%。
这一轮传统股上涨的核心特征是“估值修复”,与过去两年新能源、科技等成长股的“戴维斯双击”不同,传统板块的涨幅更多来自估值从历史绝对低位回升,而非盈利的爆发式增长,以银行为例,尽管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普遍维持在5%-8%的稳健水平,但板块上涨更多源于市场对“资产质量担忧缓解”和“稳增长政策加码”的预期改善。
传统股上涨的驱动因素:政策、资金与市场情绪的三重共振
传统板块的异动并非偶然,而是政策面、资金面和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端稳增长预期强化是核心逻辑,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需求不足、压力加大的挑战,宏观政策持续向稳增长倾斜,9月央行降准、LPR下调,以及“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等政策,显著改善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传统板块中,银行、基建、地产链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稳增长政策直接提振了市场对这些行业盈利前景的信心,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带动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股价在10月上涨18%,市场对四季度专项债发行提速的预期成为重要催化剂。
资金风格切换为传统股提供了增量支撑,前两年,成长板块因高景气度获得资金追捧,但部分个股估值已透支未来3-5年业绩,随着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偏好趋于保守,资金开始寻找“估值低、分红高、业绩稳”的价值标的,数据显示,近期北向资金净流入金融、消费板块的规模占比超过60%,其中银行股连续3周获净买入;公募基金也在三季度加仓传统板块,消费主题基金和金融地产主题基金份额环比增长5%以上,显示机构资金开始“高低切换”。
市场情绪修复与风险偏好回升同样不可忽视,经历7-8月的调整后,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证指数市盈率低于2016年以来的26%分位点,传统板块的股息率优势凸显,银行股股息率普遍超过4%,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2.7%),成为“资产荒”背景下资金的“避风港”,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人民币汇率企稳,外资回流A股的趋势也增强了市场对传统板块的信心。
未来趋势:短期延续性较强,但需警惕结构性分化
展望未来,传统板块的上涨行情仍具备一定支撑,但内部将出现结构性分化,投资者需理性看待“价值回归”与“估值泡沫”的区别。
支撑因素在于:一是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望逐步显现,四季度经济复苏动能将增强,传统板块的盈利确定性将进一步提升;二是低估值仍具吸引力,当前银行、煤炭等板块PE处于历史10%分位点以下,安全垫充足;三是资金面仍将偏向价值风格,年末机构调仓可能继续流入低估值板块。
风险点则包括:一是若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传统板块的估值修复可能受阻;二是成长板块若出现超跌反弹,资金可能回流形成风格再切换;三是部分传统股上涨已反映部分预期,若后续业绩无法兑现,存在回调压力。
从细分赛道看,金融板块中,低估值的国有大行和具备财富管理属性的非银金融(券商、保险)更具潜力;消费板块中,必选消费(食品、家电)的防御属性更强,而可选消费(汽车、旅游)需关注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周期板块中,与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上游资源(如铜、铝)可能获得超额收益,而传统建材、地产链则需依赖政策落地效果。
近期传统板块股票的涨幅,本质上是市场对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预期的反应,也是资金在“资产荒”背景下对“价值锚”的重新寻找,这一轮行情并非简单的“炒冷饭”,而是低估值板块在稳增长逻辑和资金风格切换下的合理修复,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涨幅,不如聚焦传统板块中具备“低估值、高股息、业绩稳”特征的优质标的,在市场风格轮动中把握长期价值,毕竟,投资的核心永远是“好公司+好价格”,而非短期的热点追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