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皆是“道”,心正方能行远
(一)开篇:股票是“人性的镜子”,而非“赌场的筹码”
曾仕强教授常言:“所有投资都是修行的镜子,股票更是如此。”在他看来,股票市场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人性贪、嗔、痴、慢、疑的放大镜,许多人追涨杀跌,看似在“炒股票”,实则在“被股票炒”——被市场的情绪裹挟,被短期波动绑架,最终迷失在“赚快钱”的执念里。
曾仕强强调,股票投资的本质,是“通过企业成长分享社会红利”,而非“零和博弈的投机”,他引用《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智慧,指出股票的涨跌本是市场规律的常态,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以“平常心”看待波动,以“理性心”分析本质,若只盯着K线图的起伏,却忽略背后的企业价值与市场逻辑,便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终将陷入风险的漩涡。
(二)股票原理的“三重境界”:从“术”到“道”的跨越
曾仕强将股票投资的智慧分为三重境界,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修身养性”的终极目标。
第一重境界:“明辨阴阳”——看懂市场的“周期律”
《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曾仕强以此解读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涨为“阳”,跌为“阴”;热为“阳”,冷为“阴”,他认为,市场永远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的阴阳转换中循环,没有只涨不跌的“阳极”,也没有只跌不涨的“阴极”。
投资者若想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识阴阳”:当市场情绪高涨、全民炒股时,要警惕“阳极生阴”的风险(如2007年牛市、2015年杠杆牛的疯狂后必然伴随调整);当市场一片哀嚎、无人问津时,要看到“阴极阳生”的机会(如2008年金融危机、2016年熔断后的底部布局),他常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但这句话的前提是“对阴阳周期的清醒认知”,而非盲目反向操作。
第二重境界:“守中用中”——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中庸”是曾仕强反复强调的核心智慧,在他看来,股票投资最大的误区,是追求“极致收益”——要么满仓追涨,要么恐慌割肉,本质上都是“走极端”,真正的“中道”,是在“风险”与“收益”、“进攻”与“防御”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他曾举例:“就像开车,油门(仓位)踩太猛容易失控,刹车(止损)踩太急容易停滞,聪明的司机懂得根据路况(市场环境)调整速度。”具体而言:
- 仓位管理:用“闲置资金”投资,避免“借钱炒股、抵押房产”的极端行为,确保“即使短期套牢,也不影响生活”;
- 资产配置: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股票、债券、现金之间合理分配,如“经济向好时股票占六成,经济下行时债券占四成”,始终守住“中”的底线;
- 止盈止损:“止盈是克制贪心,止损是控制恐惧”,但“止盈不止损”或“止损不止盈”都是极端——前者可能坐过山车,后者可能小错成大错,真正的“中道”,是“设定合理区间,严格执行纪律”,让情绪服从理性。
第三重境界:“修己安人”——投资的终极是“修心”
曾仕强常说:“股票投资的成败,七分在心态,三分在技术。”他引用《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指出投资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股票市场修炼“不贪、不惧、不急”的心性。
“不贪”,是不追求“一夜暴富”,懂得“适可而止”——当股票达到合理估值时,果断落袋为安,而非幻想“涨到天边”;“不惧”,是在市场下跌时不恐慌割肉,明白“跌是机会的孕育”,用“闲钱”在底部布局优质资产;“不急”,是不被短期波动干扰,明白“企业价值的实现需要时间”,用“长期主义”对抗市场的“浮躁”。
他举例:“有人炒股十年,技术没长进,心性却磨炼得如如不动——涨时不喜,跌时不悲,这样的人,反而能在市场中活得长久。”因为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更是“心性的修行”——心正,则行稳;行稳,则致远。
(三)实践启示:如何用“中国智慧”做股票投资?
曾仕强的股票原理,并非抽象的“空谈”,而是可落地的“方法论”,结合他的智慧,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三点践行:
-
先“研究企业”,再“看股票”
他强调:“股票背后是企业,企业好坏不看K线,看‘护城河’——品牌、技术、管理、文化。”比如茅台的“品牌护城河”、腾讯的“技术护城河”,这些才是企业长期价值的根基,投资者应像“选伴侣”一样选企业:了解它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管理层诚信,而非听信“消息面”或“专家荐股”。 -
用“易经思维”应对“不确定性”
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但《易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生乎动”——风险与机会并存,关键在于“预则立”,投资者要学会“观象”: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如利率、通胀)、行业周期(如新能源、消费的轮动)、企业财报(营收、利润的增长),判断市场的“势”,顺势而为,而非逆势硬扛。 -
把“投资”当作“人生修炼”
曾仕强说:“炒股票,炒到最后是炒心态。”每一次涨跌,都是对“贪、嗔、痴”的考验:赚钱时,是否懂得“止盈”?亏钱时,是否做到“止损”?被套时,能否保持“耐心”?若能把这些经历转化为“心性的磨炼”,即便短期亏损,也是“人生的收获”——因为“投资的终极目标,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成为一个更理性、更从容的人”。
(四)在喧嚣中守“中道”,在波动中修“心性”
股票市场如江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但曾仕强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高手”,不是“抓住每一次波动”,而是“看懂规律,守住本心”。
“涨跌是市场的表象,规律是背后的本质;情绪是市场的噪音,理性是投资的钥匙。”当我们不再被K线图的起伏牵着走,而是以“中道”之心看待涨跌,以“长期主义”眼光布局企业,以“修己安人”的态度对待投资,便能在喧嚣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海神针”。
毕竟,投资的终极,从来不是“战胜市场”,而是“超越自己”,而股票,不过是这场修行中的一面镜子——照见欲望,也照见智慧;照见浮躁,也照见从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