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货市场的铜价创下十年新高,当原油价格在地缘政治波动中震荡上行,一种特殊的投资标的悄然进入大众视野——“投资期货的股票”,这类企业并非直接参与期货投机,而是通过期货工具对冲风险、锁定利润,甚至借助期货价格信号优化产业链布局,它们既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也是商品周期中的“晴雨表”,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类企业的运作逻辑,无异于握住了把握商品周期的“金钥匙”。
什么是“投资期货的股票”?
“投资期货的股票”,本质上指主营业务与大宗商品(如铜、铝、原油、农产品等)高度相关,且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或战略布局的上市公司,这类企业横跨多个行业:上游有矿产开采(如紫金矿业)、能源炼化(如中国石油);中游有金属加工(如江西铜业)、农产品加工(如北大荒);下游还有贸易商(如厦门国贸)。
它们的“期货属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业绩与商品价格直接挂钩——铜价上涨,铜企利润增厚;豆价下跌,油脂企业成本降低;二是主动运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例如锁定原材料采购价、产成品销售价,平滑业绩波动,与纯期货投机者不同,这类企业的期货操作是“服务主业”,而非追求价差收益,因此更受长期投资者青睐。
为什么这类股票值得关注?
商品周期的“放大器”
期货市场是商品价格的“先行指标”,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期货价格往往率先反应,对于上游资源企业而言,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双重提升,例如2020-2022年,全球流动性宽松叠加供应链紧张,铜价从47000元/吨攀升至73000元/吨,紫金矿业同期净利润从45.8亿元暴涨到156.7亿元,股价涨幅超300%,期货价格的波动,这类企业的业绩弹性会被“放大”,形成“戴维斯双击”。
风险对冲的“稳定器”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若企业完全“裸奔”,可能面临“原材料暴涨、产品暴跌”的窘境,例如2021年,部分钢铁企业未对冲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骤降;而宝钢股份通过套期保值,有效锁定了成本,当年净利润逆势增长37%,这类企业通过期货工具“削峰填谷”,业绩稳定性远高于同行,在商品下行周期中更具防御性。
产业链话语权的“风向标”
能熟练运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强的定价权和资源整合能力,大豆压榨企业通过“豆粕期货+期权”组合,既能锁定大豆采购成本,又能灵活调整豆粕、豆油的销售策略,避免单边风险,这种能力不仅提升了企业抗风险水平,还增强了其对上下游的议价权,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优势。
投资这类股票,需警惕哪些风险?
尽管“期货概念股”具备独特优势,但投资者也需警惕潜在风险:
期货操作失误的“反噬”风险
若企业对期货工具使用不当,或对价格走势判断失误,可能面临“套保变投机”的损失,例如2018年,某铝企因在铝价下跌时过度做空期货,导致期货浮亏覆盖了现货利润,最终净利润下滑20%,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期货业务披露,包括套保比例、持仓规模、风险控制制度等,避免“踩雷”。
商品价格“逆周期”波动风险
当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即使企业进行了套保,也只能部分对冲损失,而营收端仍会承压,例如2022年,随着原油价格从130美元/桶回落至80美元/桶,中国石油的净利润从1500亿元降至1000亿元,尽管降幅小于油价跌幅,但股价仍受拖累,投资者需结合商品供需基本面判断周期位置。
政策与地缘政治的“黑天鹅”
期货价格受政策调控、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极大,例如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欧洲能源企业利润激增;但随后欧盟对俄实施价格上限,又导致天然气价格“过山车”式波动,这类“黑天鹅”事件可能打破企业原有的套保策略,需密切关注国际局势与政策变化。
如何挑选优质的“期货概念股”?
投资“期货概念股”,需从三个维度筛选:
行业地位与成本控制
优先选择细分行业龙头,它们在资源获取、规模效应、技术工艺上具备优势,能更好地抵御价格波动,例如江西铜业拥有国内最大的铜冶炼产能,自产铜矿比例达30%,相比完全依赖外购的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期货业务的专业性
关注企业的套保历史与风险控制能力,是否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套保比例是否与经营规模匹配?是否公开披露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方式?中金岭南在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套保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透明度较高,值得信赖。
商品供需基本面
投资“期货概念股”的核心是判断商品周期,需分析全球供需格局:例如铜,需关注全球铜矿产能增速、新能源领域(光伏、风电、电动车)的铜需求增量;对于农产品,需关注天气变化、库存水平、生物燃料政策等,只有供需格局向好的商品,相关企业才能享受“量价齐升”的红利。
“投资期货的股票”,本质是投资“实体经济的周期智慧”,这类企业通过期货工具连接了现货市场与金融市场,既是对冲风险的“操盘手”,也是把握机遇的“先行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它们不是单纯的“赌涨赌跌”工具,而是理解商品经济、分享产业升级红利的优质标的,在通胀预期与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读懂“期货概念股”,或许就是抓住下一个投资风口的关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