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升级、“微度假”“自驾游”等新生活方式的兴起,房车这一兼具“移动”与“舒适”属性的特色出行方式,正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视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让资本市场对房车相关股票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房车产业链究竟包含哪些环节?相关股票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
房车产业:从“小众爱好”到“消费新宠”
房车,又称“移动的家”,集行车、住宿、休闲于一体,满足了人们对自由行与品质生活的双重追求,房车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增长潜力巨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房车销量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超30%,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推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因素包括:
- 政策支持:多地出台措施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品”;
- 消费观念转变: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倾向于私密、灵活的出行方式,房车的“一站式旅行”特性契合需求;
- 基础设施完善:全国房车营地数量从2018年的不足300个增长至2023年的超1000个,补能、住宿等配套逐步健全。
房车产业链:从“制造”到“服务”的投资图谱
房车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中游营地运营与服务、下游销售与租赁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孕育着投资机会。
上游: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基石”
整车制造是房车产业的核心,涉及底盘、车身、内饰等关键部件,目前国内房车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 传统车企转型:如宇通客车(600066)、上汽集团(600104)等,依托成熟的底盘技术和生产经验,布局中高端房车市场;
- 专业房车制造商:如长城汽车(601633)旗下房车品牌、中集车辆(000039)等,在定制化、轻量化领域具有优势;
- 进口品牌国产化:如奔驰、福特等国际品牌通过合资或合作进入国内,带动本土供应链升级。
核心零部件方面,底盘系统(如依维柯、福特底盘的供应商)、空调、水电系统等细分领域的企业也值得关注。
中游:营地运营与配套服务——体验的“延伸”
房车价值的发挥离不开营地支持,营地运营已成为产业链的重要利润增长点,相关企业包括:
- 营地建设与运营商:如首旅如家(600258)、众信旅游(002707)等,依托旅游资源布局营地网络,提供停车、水电、娱乐等一站式服务;
- 配套服务商:涉及房车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领域,如中国平安(601318)的房车专属保险产品,正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下游:销售与租赁市场——需求的“晴雨表”
随着房车保有量增加,销售与租赁市场持续扩容,线下渠道方面,大型经销商如中进汽贸(关联企业)布局房车专营店;线上渠道上,电商平台(如京东汽车、天猫)通过直播带货降低购买门槛,租赁市场则受益于“尝鲜需求”,一嗨租车(EHOT.US)、神州租车(0699.HK)等企业已推出房车短租服务,带动二手房车交易市场活跃。
相关股票:机遇与风险并存
目前A股市场中,直接以“房车”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较少,更多是通过产业链布局间接受益,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 整车制造龙头:如中集车辆,其在半挂车及特种车辆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延伸至房车制造;
- 营地运营标的:如首旅如家,通过“酒店+营地”模式协同发展,抢占先机;
- 产业链配套企业:如家电企业(如格力电器,000651)为房车提供定制化空调,零部件供应商(如拓普集团,601012)涉及房车轻量化部件。
但需注意,房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面临以下风险:
- 市场渗透率低:国内房车保有量约15万辆,相较于汽车保有量仍微不足道,消费者认知度有待提升;
- 使用成本较高:购车价(通常30万-100万元)、营地费用、维护成本等限制了大众消费;
- 政策波动风险:营地用地、路权等政策若调整,可能影响产业发展节奏。
未来展望:智能化、绿色化成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房车产业正朝着智能化(如自动驾驶辅助、智能水电管理系统)、绿色化(新能源房车、太阳能供电)方向升级。“房车+旅游”“房车+康养”等跨界融合模式,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长期来看,在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房车产业链有望持续扩容,相关龙头企业或迎来价值重估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房车相关股票兼具成长性与波动性,需结合产业周期、企业基本面及政策环境,理性布局,避免盲目跟风,毕竟,只有真正契合消费需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移动的家”这一蓝海市场中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