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贯穿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一改革思路不仅适用于实体经济,更在资本市场领域催生了深刻的变革——“股票供给侧结构”优化,正成为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所谓股票供给侧结构,指的是股票市场在供给端的制度安排、主体构成、产品体系与质量效率等要素的组合状态,其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价值回报。
股票供给侧结构的传统困局:供需失衡与质量短板
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我国股票供给侧存在明显结构性问题,制约了市场效能的发挥。供给主体结构失衡:上市公司以传统行业企业为主,新兴科技、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企业占比不足;部分公司治理不规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重融资轻回报”现象突出,投资者获得感较弱。供给产品体系单一:股票市场以主板为主,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差异化板块定位虽已明确,但服务不同类型企业的覆盖面仍需拓展;衍生品、REITs等另类投资工具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制度供给滞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足,退市机制长期“只进不出”,导致市场“僵尸企业”积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监管规则与市场创新适配性不强,难以适应新经济企业的发展规律,这些结构性问题,使得股票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股票供给侧结构优化的核心路径:制度重构与质量提升
针对传统困局,近年来我国股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导向,从制度、主体、产品等多维度发力,推动供给端实现“质”与“量”的双重跃升。
制度供给: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核心,畅通“入口”与“出口”
发行制度是股票供给侧的“总开关”,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是股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里程碑,通过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简化发行审核流程,放宽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研发投入大的科技企业上市,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创业板“三创四新”方向、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差异化发行制度精准匹配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退市机制持续完善,多元化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强化退市监管,推动“僵尸企业”“空壳公司”有序出清,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市场新陈代谢能力显著增强。
主体供给:聚焦国家战略,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股票供给侧改革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引导资本向国家战略领域倾斜,支持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推动传统行业通过并购重组、资产注入等方式转型升级,优化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强化公司治理监管,完善分红制度,引导上市公司重视投资者回报,从“融资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通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北交所“孵化”功能等,构建起“基础层—创新层—创业板/科创板”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形成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群。
产品供给:丰富市场层次,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为破解产品单一化困局,股票供给侧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体系,在基础股票市场之外,科创板引入“保荐机构跟投”制度,平衡市场化风险;试点REITs产品,盘活存量资产,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配置工具;扩大指数化产品供给,如科创50、创业板指数等ETF产品,降低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发展衍生品市场,如股指期权、ETF期权等,对冲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稳定性,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收益”特征多样化的选择,促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股票供给侧结构优化的深远意义: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股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不仅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内在质量”,更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资本市场向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短板”领域倾斜,引导资金高效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环节,科创板成立以来,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成为“硬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注册制与退市机制的“双向发力”,推动资金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集中,实现优胜劣汰,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晴雨表”和“助推器”,优质上市公司占比提升,也增强了市场投资价值,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形成“优质企业—长期资金—市场稳定”的良性循环。
增强金融市场韧性与国际竞争力,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成熟度、产品丰富度、市场深度等方面持续提升,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随着A股纳入国际指数权重不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影响力逐步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股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其核心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实现资本市场的“脱胎换骨”,当前,改革仍在持续推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法治保障,强化监管效能,推动股票供给侧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最终建成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