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全球半导体行业而言,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晶圆制造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相关股票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绝对焦点。“缺芯”浪潮席卷全球,从汽车到消费电子,几乎所有行业都感受到了晶圆产能不足的切肤之痛,而晶圆股,也因此在这波浪潮中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行情,既为敏锐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不少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
“缺芯”引爆,晶圆股站上风口
2021年晶圆股的强势,根源在于供需关系的极度失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5G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以及远程办公/娱乐需求的激增,全球对芯片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成熟制程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尤为突出。
晶圆制造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扩产周期长、投资巨大,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如台积电(TSMC)、三星(Samsung)、中芯国际(SMIC)等,在疫情初期对需求预估不足,随后虽有扩产计划,但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产能瓶颈,一些突发因素,如日本地震、美国对部分半导体设备的出口限制等,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这种“需求井喷,供给受限”的局面,直接推高了晶圆代工厂的营收和利润,作为行业龙头的台积电,凭借其先进制程的绝对优势和产能的满载运营,业绩一路高歌猛进,其股价在2021年也屡创新高,成为半导体板块的“定海神针”,而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虽然受到外部环境制约,但在成熟制程领域积极扩产,以满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其股价也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但整体仍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板块内部:分化与机遇并存
尽管2021年晶圆股整体表现抢眼,但板块内部并非“齐涨齐跌”,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
龙头效应显著:台积电、三星等全球头部晶圆代工厂凭借技术、客户和规模优势,在产能紧张时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业绩增长最为确定,股价表现也最为稳健和强势,它们的股票成为了机构资金配置的首选。
-
设备与材料股紧随其后:晶圆产能的扩张,离不开半导体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和材料(如硅片、光刻胶、特种气体等)的支撑,在晶圆代工厂积极扩产的背景下,上游设备与材料供应商也迎来了业绩的爆发期,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 Research)、ASML等设备巨头,以及信越化学、SUMCO等材料供应商,其股价在2021年也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
特色工艺与IDM联动:除了传统的晶圆代工厂,一些专注于特色工艺(如功率半导体、MEMS、CIS等)的厂商,以及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整合元件制造商)模式的企业,如英飞凌(Infineon)、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等,也因其产品在特定领域的需求旺盛而股价上涨,它们往往与晶圆代工厂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受益于“缺芯”红利。
-
中国大陆晶圆股的“阵痛”与“希望”: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中国大陆晶圆企业,在2021年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美国的制裁限制了其获取先进制程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迫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成熟制程的扩产和优化上,尽管如此,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庞大内需的驱动下,这些公司依然实现了营收的增长,其股价也因此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成为投资者关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标的。
热潮之下的冷静思考:风险与挑战
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2021年晶圆股的狂欢,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需要投资者保持清醒的认识。
-
产能过剩隐忧:晶圆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明显,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各大厂商纷纷宣布巨额扩产计划,一旦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而需求增速放缓,届时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和利润下滑,晶圆股也将面临估值回调的压力。
-
地缘政治风险: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美国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技术壁垒的构建、贸易摩擦的持续等,都可能对全球晶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相关公司的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
技术迭代风险:摩尔定律虽然放缓,但半导体技术的迭代仍在继续,如果企业在先进制程研发上落后,或者在新材料、新架构上布局不足,其竞争力将受到严峻挑战。
-
估值高企:2021年,不少晶圆股的股价已大幅上涨,估值也处于历史高位,过高的估值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投资风险,一旦业绩不及预期或市场情绪转变,股价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回顾2021年,晶圆股票无疑是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它们承载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希望,也折射出“缺芯”时代的焦虑与机遇,对于投资者而言,2021年的晶圆股行情既是一次财富盛宴,也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晶圆产能的逐步释放和产业链的逐步修复,晶圆股的驱动因素可能从“缺芯”带来的短期爆发,转向更注重技术实力、产能效率、客户结构和长期价值的理性回归,在半导体产业的长坡厚雪中,唯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抵御风险、并顺应全球产业趋势的企业,才能最终穿越周期,为投资者带来真正的长期回报,而2021年的狂热,或许正是这一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