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与璞泰来,一个是中国资本市场深耕多年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一个是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与隔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当“长城”的金融智慧遇上“璞泰来”的产业深耕,会碰撞出怎样的投资火花?本文将从长城证券的研究视角出发,解析璞泰来的核心竞争优势、行业成长逻辑及长期投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一份参考。
璞泰来: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
璞泰来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业务涵盖负极材料、隔膜、锂电设备、锂电添加剂及石墨化加工等,构建了“材料+设备+一体化”的产业闭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璞泰来凭借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已成为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龙头,隔膜业务也快速跻身行业前列。
核心优势:一是技术壁垒深厚,公司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在高端负极材料(如硅碳负极、人造石墨)及高性能隔膜领域技术领先;二是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通过上游石墨化加工自给及下游客户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有效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三是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国内及海外基地(如波兰、印尼)逐步投产,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
行业赛道:新能源高景气下的“黄金时代”
锂电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核心上游,直接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据GGII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400万辆,同比增长35%,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8%;储能领域,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增速超80%,成为锂电材料第二增长曲线。
行业趋势:一是高端化,高镍正极、硅碳负极、复合隔膜等新材料渗透率提升,推动产品附加值上升;二是全球化,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加速出海,海外产能布局成行业标配;三是集中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持续挤压中小企业份额,行业CR5超60%,璞泰来作为龙头充分受益。
长城视角:从“产业深度”到“价值发现”
长城证券作为深耕新能源领域的券商,长期跟踪并高度认可璞泰来的成长性,其研报指出,璞泰来的投资逻辑可概括为“三驾马车”:
-
负极材料:稳基本盘,拓高端市场
公司负极材料全球市占率超20%,稳居第一,随着硅碳负极在高端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年达15%),以及人造石墨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扩大,璞泰来高端产品占比有望从当前的30%提升至50%,带动毛利率企稳回升。 -
隔膜业务:快速起量,打造第二增长极
公司旗下卓越新能源隔膜产能已达25亿平方米/年,2023年隔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随着新建产能释放及客户结构优化(海外客户占比提升),隔膜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三年核心增长点。 -
一体化与全球化:对冲风险,打开空间
公司在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的石墨化产能逐步投产,自给率提升至7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印尼负极材料基地一期已投产,二期加速建设,贴近海外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全球化布局先发优势显著。
风险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成长逻辑清晰,璞泰来也面临行业波动带来的挑战:一是原材料价格(如石油焦、针状焦)波动可能短期影响利润;二是行业产能扩张加剧,若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引发阶段性价格战;三是海外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风险。
但长城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中国约35%,全球约18%)仍有提升空间,储能市场才刚刚起步,璞泰作为龙头,有望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25%,当前估值处于行业合理区间,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从长城证券的专业视角看,璞泰来不仅是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优质标的,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崛起的缩影,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大潮下,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及全球化视野,有望持续成长,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对于关注新能源赛道的投资者而言,璞泰来值得重点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