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内“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传统能源板块正经历深刻调整,而作为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煤气产业(涵盖煤制气、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等领域)因其稳定的能源属性与转型潜力,逐渐吸引资本关注,与之相关的“生产煤气的股票”也因此成为投资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产业逻辑、政策环境、细分赛道及风险挑战等维度,对煤气概念股进行系统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煤气产业的核心价值:能源安全与转型的“双轨并行”
煤气产业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气、天然气等气体能源的领域,主要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SNG)、焦炉煤气制氢、工业煤气(如合成原料气)等分支,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能源安全保障,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煤气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可补充天然气供应缺口,尤其在中西部能源基地与北方冬季供暖中扮演“压舱石”角色。
二是低碳转型过渡,相较于直接燃烧煤炭,煤气化技术可通过甲烷化、提氢等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并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传统煤化工向绿色能源转型提供路径。
政策驱动:从“保供”到“清洁利用”的导向明确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煤气产业的定位从“产能扩张”转向“优化升级”,核心逻辑是“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并重:
- 能源保供政策:2023年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度发展煤制油气,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在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的背景下,煤制气作为本土化气源,成为补充供应的重要选项,尤其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区(如新疆、内蒙古)的项目审批有所松动。
- 清洁利用导向:政策强调煤气生产需配套环保技术,如《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要求新建煤制气项目能量转化效率、能耗、水耗等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同步规划CCUS项目,这推动头部企业加速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 氢能融合政策:焦炉煤气是低成本制氢的重要来源,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多地鼓励钢铁、化工企业利用焦炉煤气提纯氢气,探索“氢冶金”“绿氢耦合”等新模式,为煤气产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细分赛道与核心标的:三类企业各具优势
煤气概念股可按业务模式分为三类,每类企业的成长逻辑与投资价值存在差异:
煤制气龙头:资源与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以中泰化学(002092)、广汇能源(600256)为代表,这类企业拥有煤炭资源与煤制气一体化产能,受益于“煤-气”产业链协同。
- 中泰化学:依托新疆煤炭资源,拥有配套煤制气产能,产品用于城市燃气与工业原料,2023年煤化工业务营收占比超30%,在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上优势显著。
- 广汇能源:布局“煤-油-气”全产业链,其哈密煤制气项目是国家示范工程,年产能可达13亿立方米,同时配套LNG接收站,实现“煤制气+外输”双轮驱动,受益于西北能源外通道建设。
城市燃气运营商:煤气作为调峰气源的受益者
以深圳燃气(601139)、蓝天燃气(605368)为代表,这类企业主营城市燃气分销,在天然气供应紧张时,煤制气等替代气源的经济性凸显。
- 深圳燃气:覆盖华南地区燃气市场,积极拓展多气源采购,与新疆、内蒙古煤制气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降低对管道气依赖,2023年燃气销售量同比增长12%,煤制气占比逐步提升。
- 蓝天燃气:专注河南及周边市场,依托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同时布局煤制气接收站,形成“管道气+LNG+煤制气”多元供应体系,区域保供能力领先。
工业煤气与氢能转型企业:技术升级驱动成长
以宝丰能源(600989)、美锦能源(000723)为代表,这类企业聚焦工业煤气(如合成氨、甲醇原料气)与焦炉煤气制氢。
- 宝丰能源:煤制烯烃龙头,配套煤气化装置生产合成气,用于甲醇、丙烯等产品,同时规划绿氢项目,探索“煤制氢+光伏制氢”耦合模式,技术迭代能力行业领先。
- 美锦能源:焦化与氢能双主业,拥有丰富焦炉煤气资源,提纯氢气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已建成加氢站网络,2023年氢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0%,是“煤气制氢”转型的典型标的。
投资机遇与风险挑战:理性看待“煤”与“气”的平衡
机遇方面:
- 短期看,国内天然气需求仍保持5%以上增长,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在冬季供暖、工业用气高峰期的经济性提升,项目开工率有望回升;
- 长期看,氢能产业发展将带动焦炉煤气制氢需求,叠加CCUS技术成熟,煤气产业的低碳转型路径将逐步清晰,头部企业估值有望重塑。
风险方面:
- 政策风险:煤制气项目受环保审批严格,若碳减排政策加码,可能增加企业合规成本;
- 价格波动:煤炭与天然气价格“剪刀差”直接影响利润,若煤价上涨而气价下跌,煤制气企业盈利空间或被压缩;
- 转型风险:氢能、CCUS等领域技术投入大,若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可能拖累企业现金流。
生产煤气的股票并非简单的“周期股”,而是兼具能源安全属性与低碳转型潜力的细分领域,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资源禀赋、技术壁垒与转型节奏,优选在政策支持、成本控制、氢能布局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龙头标的,在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中,唯有紧扣“清洁利用”与“多元协同”主线,才能把握煤气产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