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从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到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事件频发,不仅侵蚀了投资者信心,更扭曲了市场定价功能,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场问责制”已不再是单纯的监管术语,而是关乎市场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唯有构建权责明确、惩戒有力、预防为先的问责体系,才能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筑牢制度根基。
股票市场问责制的核心内涵:从“追责”到“明责”的价值延伸
股票市场问责制,指对市场参与主体(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中介机构、监管者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认定、追究与惩戒的一套制度安排,其核心内涵远不止于“事后追责”,更强调“事前明责”与“事中履责”:
- 明责是前提:通过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等清晰界定各方权责边界,明确“谁决策、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避免责任模糊导致的“集体失灵”。
- 履责是关键:推动市场主体主动恪守法律底线与职业操守,将合规要求内化为经营准则,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动机。
- 问责是保障:对失职渎职行为“零容忍”,通过惩戒形成震慑,倒逼责任落实,维护市场秩序与投资者权益。
简言之,问责制是资本市场的“免疫系统”,既通过惩戒清除“病灶”,也通过预防强化“抵抗力”,最终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生态。
当前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制度与实践的“温差”
尽管我国股票市场问责制已逐步建立,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痛点,削弱了其应有作用:
- 责任认定“难落地”:部分案件因证据链复杂、专业壁垒高,导致责任认定周期长、成本高,财务造假中“共谋责任”的界定,往往因内部信息不对称而陷入“取证难”。
- 惩戒力度“偏宽松”:相较于违法收益,现有罚款金额偏低,市场禁入等措施也常因“情节严重”认定标准模糊而大打折扣,康美药业案中,原董事长马兴田被判有期徒刑12年,但财务造假金额达300亿元,惩戒力度与违法收益仍显失衡。
- 中介机构“看门人”失职: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未能有效履行核查义务,甚至为“带病上市”或“虚假披露”提供便利,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利益冲突,导致问责常以“机构罚单、个人免责”收场。
- 投资者救济“渠道窄”:中小股东维权面临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集体诉讼制度虽已试点,但覆盖范围与执行效率仍待提升,导致“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怪圈难以打破。
问责制重构的路径探索:构建“全链条、立体化”责任网络
强化股票市场问责制,需从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全流程发力,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长效机制:
(一)制度层面:织密责任“法网”,明确问责边界
- 细化责任认定标准:针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典型违法行为,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故意”“重大过失”的认定要件,简化“推定过错”规则(如上市公司重大虚假陈述,董监高需自证无过错),降低维权举证难度。
- 加大惩戒力度:推行“罚到痛处”的惩戒机制,对违法主体实施“罚款+市场禁入+信用惩戒”组合拳,探索“按违法收益倍数罚款”制度,让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推动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在融资、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
- 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明确中介机构“看门人”的法律责任,推行“穿透式”核查,要求其对尽职调查过程留痕备查;建立“终身追责”制度,对为造假提供便利的从业人员,实行“一票否决”,禁止其再次进入行业。
(二)监管层面:创新监管手段,提升问责效能
- 科技赋能监管: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异常指标预警提前发现风险线索,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控”。
- 强化跨部门协同:建立证监会、公安、司法机关“数据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案”机制,破解“监管孤岛”问题,对涉嫌犯罪的财务造假案件,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提升问责效率。
- 推行“阳光问责”: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场禁入名单等信息,通过典型案例曝光,强化社会监督,倒逼市场主体敬畏规则。
(三)市场层面:畅通救济渠道,强化投资者保护
- 完善集体诉讼制度:全面推广“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降低中小股东维权成本,允许投资者保护机构代为提起诉讼,并探索“惩罚性赔偿”机制,让投资者获得充分补偿。
- 健全投资者赔偿基金:推动设立“上市公司违法赔偿基金”,从罚款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投资者补偿,确保“违法者买单、受害者获赔”。
- 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树立“风险自担”意识,同时普及维权知识,帮助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形成“市场约束”与“投资者监督”的良性互动。
股票市场问责制,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也是保护投资者信心的“压舱石”,从康美药业案的“史上最严处罚”到新《证券法》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我国问责体系建设已迈出关键步伐,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强化问责,以“系统化”的思维完善机制,才能让市场各方“各归其位、各负其责”,最终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